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玉人何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章上学是件有意思的事
天儿还是那么冷,德秀斋的学堂里,先生的教诲依旧、朗朗书声依旧、炭盆火热依旧,只围着先生书案的书桌由昨天的五张变成了六张,最右边桌子上坐着个小人,此时正规规矩矩、有模有样的用好听的童声读着书。
小人正是裴玉,她的求学生涯就坐在书桌上开始了。她屁股底下坐的确实是桌子,而不是凳子。学堂之上、尊师之前,高坐书桌,不是她不懂规矩,只因为德秀斋从没收过这么小的孩子,桌椅都相对高大,她坐上条凳,桌面以上只看到小半个脑袋,勉强露出半截鼻梁,实在没法看。想着垫高了条凳,但是看看凳板狭窄,又怕摔了她,不得已先生只能安置她先在桌上凑合一上午,下午请个木匠来打套合用的桌椅。
第一天就坐在桌子上听课,裴玉偷偷的弯起嘴角,觉得在古代上学确实有意思。嘴里朗读不停,裴玉的心思却一直没在书本上,趁先生一不注意,她的眼珠子就偷偷的满学堂里的打量。真实的古代“私塾”啊,怎么能不让人好奇。
一早晨的明着、暗着的偷看下来,裴玉对私塾教育算是有了个初步的认识。
首先一点,私塾教育,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他们这里六个学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程度在读不同的书,大师兄和二师兄在读《左传》,三师兄在读《诗经》,四师兄读《孟子》,自己目前先跟着五师兄一起读《论语》。而且就算同样读《左传》的大师兄和二师兄两人,先生也是根据他们不同的接受能力,来教不同数量的内容。
单一点,就比现代教育强太多了。资质差点的可以慢点,好的就快点,谁也不影响谁,不会形成不必要的压力,更人性、也更适合个体的成长。
再者一点,先生教书,都是以“句数”计算的。因为这时的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教学时,先生会用红毛笔在书上加以圈点,领读。比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先生在“子曰”边点一小点,领读“子曰”,学生跟“子曰”,然后点读“学而时习之”,然后圈读“不亦悦乎”,学生跟着照读。这就是先生教学生怎么读书,也就是所谓句、逗之学。而教多少句,就看学生的接受能力了。
虽然看没标点的书已经四五年了,裴玉还是没看惯这些满篇光字一气呵成的书,自己的书她都会标上标点。不过也知道“标点符号”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所以一直小心的不让外人看到,父母看了也因为自家孩子从小就和别家孩子不一样,习以为常便不以为怪了,更从不去外面说。
如今看先生的红笔在自己的书上圈圈点点,她就想,做先生的就没有一位能想起来把这些圈点也一起印到书上,省的以后一本又一本的没完没了的圈?可惜,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模式,早已经成了定式,根本没人去想着改变,人类固化的思维模式有时候还真可怕,一固几千年啊!
抬头看一眼认真领读的先生,裴玉又底下头,认真的跟读。固化就固化吧,不关她的事。在这个世界上,她裴玉只是一个微到不能再小的存在,无力改变什么,也不想改变什么。历史自有它的进程,她只想随波逐流,平顺一生,免得兴了风浪,一不小心被拍死在沙滩上。安全第一。
最后一点,也是很赏心悦目的一点,裴玉发现五个同门师兄都长得很好看,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想来石老先生选学生,相貌也是... -->>
三章上学是件有意思的事
天儿还是那么冷,德秀斋的学堂里,先生的教诲依旧、朗朗书声依旧、炭盆火热依旧,只围着先生书案的书桌由昨天的五张变成了六张,最右边桌子上坐着个小人,此时正规规矩矩、有模有样的用好听的童声读着书。
小人正是裴玉,她的求学生涯就坐在书桌上开始了。她屁股底下坐的确实是桌子,而不是凳子。学堂之上、尊师之前,高坐书桌,不是她不懂规矩,只因为德秀斋从没收过这么小的孩子,桌椅都相对高大,她坐上条凳,桌面以上只看到小半个脑袋,勉强露出半截鼻梁,实在没法看。想着垫高了条凳,但是看看凳板狭窄,又怕摔了她,不得已先生只能安置她先在桌上凑合一上午,下午请个木匠来打套合用的桌椅。
第一天就坐在桌子上听课,裴玉偷偷的弯起嘴角,觉得在古代上学确实有意思。嘴里朗读不停,裴玉的心思却一直没在书本上,趁先生一不注意,她的眼珠子就偷偷的满学堂里的打量。真实的古代“私塾”啊,怎么能不让人好奇。
一早晨的明着、暗着的偷看下来,裴玉对私塾教育算是有了个初步的认识。
首先一点,私塾教育,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他们这里六个学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程度在读不同的书,大师兄和二师兄在读《左传》,三师兄在读《诗经》,四师兄读《孟子》,自己目前先跟着五师兄一起读《论语》。而且就算同样读《左传》的大师兄和二师兄两人,先生也是根据他们不同的接受能力,来教不同数量的内容。
单一点,就比现代教育强太多了。资质差点的可以慢点,好的就快点,谁也不影响谁,不会形成不必要的压力,更人性、也更适合个体的成长。
再者一点,先生教书,都是以“句数”计算的。因为这时的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教学时,先生会用红毛笔在书上加以圈点,领读。比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先生在“子曰”边点一小点,领读“子曰”,学生跟“子曰”,然后点读“学而时习之”,然后圈读“不亦悦乎”,学生跟着照读。这就是先生教学生怎么读书,也就是所谓句、逗之学。而教多少句,就看学生的接受能力了。
虽然看没标点的书已经四五年了,裴玉还是没看惯这些满篇光字一气呵成的书,自己的书她都会标上标点。不过也知道“标点符号”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所以一直小心的不让外人看到,父母看了也因为自家孩子从小就和别家孩子不一样,习以为常便不以为怪了,更从不去外面说。
如今看先生的红笔在自己的书上圈圈点点,她就想,做先生的就没有一位能想起来把这些圈点也一起印到书上,省的以后一本又一本的没完没了的圈?可惜,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模式,早已经成了定式,根本没人去想着改变,人类固化的思维模式有时候还真可怕,一固几千年啊!
抬头看一眼认真领读的先生,裴玉又底下头,认真的跟读。固化就固化吧,不关她的事。在这个世界上,她裴玉只是一个微到不能再小的存在,无力改变什么,也不想改变什么。历史自有它的进程,她只想随波逐流,平顺一生,免得兴了风浪,一不小心被拍死在沙滩上。安全第一。
最后一点,也是很赏心悦目的一点,裴玉发现五个同门师兄都长得很好看,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想来石老先生选学生,相貌也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