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太平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果按照常规科举,不管是县试还是乡试、会试,都该是一样的。比如《四书》题三道,称之为“义”,五经题四道,称之为“制义”,这七篇文章则必须严格按照八股格式。
义、制义的区分,前者是圣人之语,你没资格去制,只能阐述他的义,而后者,是要有自身的领悟及感想,所以是制义。
是为第一场。
第二场有论、判五道、诏、诰、表。五科选一作为第二场考试。简单来说,论就是说理文、论文。《六国论》此类文章便是“论”。
判则是宣判的判决书,字数在百余字上下,一共要考五道,采用骈文形式,要在百余字内说明情况,违法的地方,提出法律依据的处理意见。主要考考生对国朝法制的了解。
诏与诰就是以皇帝的口吻写天家文体的诏书,这是翰林必备技能。表则是一种公文形式,戏文里的上表,就是如此,也可以称之为上疏。
第三场则是古老且一直延续至现代公务员考试都使用的“策问”了,当然公务员考试叫“申论”,不在赘言。
时至如今,虽说理论上三场考试都是等价的,但因为八股文的权重一直在上升,嘉靖后期后两场的比重大大缩水,看重头一场的时文制义尤为凸出。
目前具体落实到县试这一级别,已经宽松许多,需要在一天内考完,则只考《四书》两道八股文。
徐秀小心的拆开卷子,里面有十多页纸张,这纸质量很好,每页分了十四行,每行可以写十八个字,都用红线隔开,还有空白的草稿纸数张。
打开题纸头道大题就是论语“学而时习之”一章节。第二题是《孟子》“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知之也,施施从外来。”
徐秀微微松了一口气,还好,都是大题,他最怕的就是出一些小题,截题,这在后期小考中,司空见惯。
只因四书五经字就那么多,考了几百年,到清朝,无论哪一个大题都有标准范文,往死里背就能过的现象很严重,所以在秀才这一级别截搭题数不胜数。
明朝这样的情况不严重,但也不是没有,所以在秀才这一级别的考试,也有很多是采用小题,截搭题之类。
如这两道题,截出学而两字作为考题都是有的,如果碰上了,恭喜你,难度上升一个台阶,就算知道是学而时习之的意思,但你作文便不可以有后几个字存在,还要表明后几个字的意思,很是考验考生的能力。
这两道题问题都不大,特别是学而时习之,作为八股文体第一个的破题,最是好破了。
稍微酝酿了一下,徐秀拍拍自己的脸颊,便开始在草稿纸上作文。
破题:圣人论学,惟不息以几于成。
承题:盖时习者,不息也……
起讲:意谓:学者,所以复性也……
起二股:《诗》、《书》吾既学之矣,而非仅涉其文也……
出题:时习如此,吾知其于学,乐而玩,居而安……
中二股:人之不知如彼,不愠如此,吾知其于学也,足于中,无待于外。
中二小股:人虽不知,而己独知自得之深,而道德之归也有日。……
束二股:至于此,殆所谓以成德为行,乐则行之,忧则违之者,而学其自此至矣……学者诚以吾言思之,其不亦然呼?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这短短数百字的八股文,真是耗费你的心血,徐秀不由苦笑:圣贤啊圣贤,你简短的一句话,我却要为之作上一篇
多少人考的头白花白,牙齿掉的精光,连苗和草都分不清,全是为了这个功名利禄。
不去在做多想,徐秀反复审视了一下破题,八股文破题至关重要,听钱福讲到,小考很多考官往往只看一下破题,如果破题破的不好,后面也不会再去看,直接给个罢黜的结果。
也不难以想象,朝廷规定县试只允许知县大人一个人评阅,不准找本地儒学教授之类的帮助阅卷,这七百多份考卷如果一一都要从头看到尾,工作量实在不小。破题是以要好。
确认无误,没有偏题,没有写错别字,用的虽是行书,较为潦草,但这只是草稿纸,也无碍,徐秀微微有些得意,看来县试这一关,不是什么难事了。
拿起孟子题的问题纸仔细瞧了瞧,稍作酝酿,才思敏捷的徐秀按着先前的草稿格式认真的书写。
破题:齐妇丑其夫... -->>
如果按照常规科举,不管是县试还是乡试、会试,都该是一样的。比如《四书》题三道,称之为“义”,五经题四道,称之为“制义”,这七篇文章则必须严格按照八股格式。
义、制义的区分,前者是圣人之语,你没资格去制,只能阐述他的义,而后者,是要有自身的领悟及感想,所以是制义。
是为第一场。
第二场有论、判五道、诏、诰、表。五科选一作为第二场考试。简单来说,论就是说理文、论文。《六国论》此类文章便是“论”。
判则是宣判的判决书,字数在百余字上下,一共要考五道,采用骈文形式,要在百余字内说明情况,违法的地方,提出法律依据的处理意见。主要考考生对国朝法制的了解。
诏与诰就是以皇帝的口吻写天家文体的诏书,这是翰林必备技能。表则是一种公文形式,戏文里的上表,就是如此,也可以称之为上疏。
第三场则是古老且一直延续至现代公务员考试都使用的“策问”了,当然公务员考试叫“申论”,不在赘言。
时至如今,虽说理论上三场考试都是等价的,但因为八股文的权重一直在上升,嘉靖后期后两场的比重大大缩水,看重头一场的时文制义尤为凸出。
目前具体落实到县试这一级别,已经宽松许多,需要在一天内考完,则只考《四书》两道八股文。
徐秀小心的拆开卷子,里面有十多页纸张,这纸质量很好,每页分了十四行,每行可以写十八个字,都用红线隔开,还有空白的草稿纸数张。
打开题纸头道大题就是论语“学而时习之”一章节。第二题是《孟子》“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知之也,施施从外来。”
徐秀微微松了一口气,还好,都是大题,他最怕的就是出一些小题,截题,这在后期小考中,司空见惯。
只因四书五经字就那么多,考了几百年,到清朝,无论哪一个大题都有标准范文,往死里背就能过的现象很严重,所以在秀才这一级别截搭题数不胜数。
明朝这样的情况不严重,但也不是没有,所以在秀才这一级别的考试,也有很多是采用小题,截搭题之类。
如这两道题,截出学而两字作为考题都是有的,如果碰上了,恭喜你,难度上升一个台阶,就算知道是学而时习之的意思,但你作文便不可以有后几个字存在,还要表明后几个字的意思,很是考验考生的能力。
这两道题问题都不大,特别是学而时习之,作为八股文体第一个的破题,最是好破了。
稍微酝酿了一下,徐秀拍拍自己的脸颊,便开始在草稿纸上作文。
破题:圣人论学,惟不息以几于成。
承题:盖时习者,不息也……
起讲:意谓:学者,所以复性也……
起二股:《诗》、《书》吾既学之矣,而非仅涉其文也……
出题:时习如此,吾知其于学,乐而玩,居而安……
中二股:人之不知如彼,不愠如此,吾知其于学也,足于中,无待于外。
中二小股:人虽不知,而己独知自得之深,而道德之归也有日。……
束二股:至于此,殆所谓以成德为行,乐则行之,忧则违之者,而学其自此至矣……学者诚以吾言思之,其不亦然呼?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这短短数百字的八股文,真是耗费你的心血,徐秀不由苦笑:圣贤啊圣贤,你简短的一句话,我却要为之作上一篇
多少人考的头白花白,牙齿掉的精光,连苗和草都分不清,全是为了这个功名利禄。
不去在做多想,徐秀反复审视了一下破题,八股文破题至关重要,听钱福讲到,小考很多考官往往只看一下破题,如果破题破的不好,后面也不会再去看,直接给个罢黜的结果。
也不难以想象,朝廷规定县试只允许知县大人一个人评阅,不准找本地儒学教授之类的帮助阅卷,这七百多份考卷如果一一都要从头看到尾,工作量实在不小。破题是以要好。
确认无误,没有偏题,没有写错别字,用的虽是行书,较为潦草,但这只是草稿纸,也无碍,徐秀微微有些得意,看来县试这一关,不是什么难事了。
拿起孟子题的问题纸仔细瞧了瞧,稍作酝酿,才思敏捷的徐秀按着先前的草稿格式认真的书写。
破题:齐妇丑其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