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帝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远避开战场,抱团躲在角落,小动物一般瑟瑟发抖。
上官凶猛,着实威武,吾等弗如!
翌日上朝,文臣队列少去半截,天子诧异,询问得知,要么偶感风寒,要么微染小恙,全都告假。
咬着甘薯条,朱厚照撇嘴。
李院使都告诉他,兵部侍郎扭腰,礼部尚书脸肿,都察院右都御史崴脚,特地请他贴的膏药。
偶然风寒?
分明是打群架负伤!
文官陆续告病,声音渐弱。武将趁机请示,旁人不提,宁王得先帝厚恩,却生不臣之意,良心大大的坏了,理当派兵征讨。
“臣请缨,率京卫两千,械拿入京!”
文臣回过味来,全体瞪眼。
自家内部不和,竟给这些厮杀汉钻了空子!
出乎预料,朱厚照嚼着甘薯,仍是四个字:“朕知道了。”
轻轻松松,将请命的国公打发回队列,令张永捧出甘薯,同群臣商讨,如何在京畿推广种植。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宁王和安化王,都感大祸临头,如热锅上的蚂蚁。
历史上,两人都曾兴兵造-反。
宁王上下活动,恢复王府护卫,广纳幕僚,实力颇强。安化王打出“清-君-侧”旗号,以刘瑾为目标,获得宁夏边将拥护。
但在现下,时机条件均不成熟,陡然揭开盖子,着实令两人措手不及。
打个比方,蛹化成蝶,没等做好准备,妄图破茧而出,完全是作死,不留后路那一种。
天子的反应,更让两人心惊。
按理说,凡是皇帝,遇到这种事,都该怒发冲冠,下令围住王府,捉拿首犯,狠狠收拾。
朱厚照不动怒,也不言如何处置,淡然以对,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心中没底。
这个反应,只有两个可能。
顾念宗族之情,网开一面,不予处置;亦或是记在心里,定下章程,一旦动手,就要往死里收拾。
无论怎么看,少年天子都不像以德报怨之人。
以其性格,必是谁敢戳他一指头,绝对踹回两脚。
越想越是焦虑,越想越是恐惧。
宁王尚能稳住,企图上表自陈,和晋王打-擂-台,争取时间。
安化王本就耳根子软,在属官的“建议”下,直接上疏请罪,承认过错,连带供出宁王。
所谓猪队友,就是要把伙伴踹坑里,顺便添两锹土。
宁王忽觉人生悲凉。
当初怎么就瞎了眼,和这厮推心置腹,勾-搭到一处!
接到安化王罪疏,朱厚照笑眯双眼。
果真如杨先生所言,一动不如一静。
网子撒开,陷阱布下,大鱼小鱼自投罗网,尽如所期。
安化王之后,涉事的宗室官员,均纷纷上疏,自陈-罪-过。
非是众人突生觉悟,幡然悔过,而是对比谋-反,自己不过是从事商道,顶多违反-海-禁,走私市货,实在算不上大罪。
有安化王和宁王在前挡着,天子追究,九成不会掉脑袋。
运气好的话,交钱就能赎罪。
待奏疏累积到一定程度,朱厚照当朝下旨,遣厂卫往宁夏,押安化王及其属官入京。王府家眷暂留封地,由东西两厂番役严加看管。
敕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王守仁,领八百卫军往南昌,包围宁王府,押解王府一干人等入京。
涉事官员,皆下锦衣狱和刑部大牢。
同时,敕宗人府,以祖训训诫诸宗室子弟。
“轻者罚金,拘十日,抄录祖训;重者杖十,拘宗人府半月,抄录祖训,罚禄米。”
比起生死难料的安化王和宁王,处置已经算轻。即使挨揍,也比贬为庶人,掉脑袋强。
而且,棍子不白揍,罚金也没打水漂。
关入宗人府隔日,便有御前大伴宣读圣谕,出海市货,赚些外快,不是不行。但要经天子同意,统一调派水手海船,再行出海。
“诸亲六眷,凡有此意,皆可如例。”
反应快的,当即双眼发亮。
这就是说,天子也要干走-私-行当,自己能蹭船捞些油水?
“咳!”
刘瑾斜眼。
什么天子干走私行当?信不信咱家禀报御前,请将军到东厂喝茶?
嘴快的忙给自己一巴掌,口误,口误!
“天子仁德,我等感念肺腑,感激涕零!”
另一边,谷大用和张永持相类敕谕,分往锦衣狱和刑部大牢。
狱中勋贵、功臣以及地方文武,听闻敕谕,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竟有这等好事?
“天子金口玉言,岂会欺骗尔等?”
众人连忙点头,几步扑到牢房门前,盯着宣旨的公公,活似在看一锭金元宝。
起初,只有“罪-臣”“犯-官”参与其中,海船控制在十艘左右,分三批,从双屿卫和象山出行,规模并不大。
随财富累加,江浙等地越来越繁华,希望参与进来的官员越来越多,各方托关系,寻人情,期望能分得一杯羹。
朱厚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海船规模成倍增加,短短几年,竟达百艘。
出海时,赫赫扬扬,船帆如林,破涛斩浪。
这么大的船队,行在海上,恍如一头巨兽,碾压所有对手。
爪哇、满剌加等番邦,遇船队前来市货,无不欢欣雀跃。岛上明人后裔,仿佛见到先祖口中,永乐朝船队下西洋的盛况。
海盗和欧罗巴探险家,压根不敢惹这样的庞然大物。
见到影子,就要转动船帆,远远避开。
无奈,明船之上,有千里眼这等利器,兼船速又快,等海盗和探险家们察觉不妙,掉头逃跑,早就来不及。
身为海盗,就要被黑吃黑的觉悟。
探险家们更需明白,在明朝海域内探险,风险非同一般。实因遇到明朝海船,性命不保的概率,实在相当高。
虽然,海域范围有点大,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连通两大洲……
因船队扑杀“海盗”,过于干脆利落,很是引起几场“国-际-纠-纷”。
港口和市舶司官员见到来人,众口一词:“我朝早有律令,船行海上俱为捕鱼。阁下所言必为杜撰,没有实据。”
捕鱼?
捕你撒旦的鱼!
堪比一座小岛的海船,配备几十门火炮,用来捕鱼?
抓鲸鱼吗?!
欧罗巴船长-暴-怒,仗着贵族身份,大声-抗-议。
明朝官员冷下表情。
你要解释,本官就给你解释。接受与否,不关本官的事。
不服?
来战!
信不信来几艘灭几艘,照面就能-揍-趴-你。
所谓上行下效,有什么样的老大,就有什么样的打手——咳——属下。
正德皇帝和年轻的内阁,都是好-战-分子,堪称“老实人”的顾榜眼也不例外。好不容易蹭上战船,尝到甜头的京官和地方官,自然要追随大佬脚步。
能见你一面,解释两句,已是纡尊降贵。
敢跳脚,先揍一顿板子,直接丟海里。
死了算倒霉。
侥幸不死,领人来报-复,正好一锅端,为朝廷创收。
作为背后推手,时任内阁首辅的杨瓒,很有些无语。
这样的作风,是该感到高兴,还是反省一下,铁锹挥得太勤,庙堂都被铲歪?
总体来说,应该是前者……吧?<!--over-->
远避开战场,抱团躲在角落,小动物一般瑟瑟发抖。
上官凶猛,着实威武,吾等弗如!
翌日上朝,文臣队列少去半截,天子诧异,询问得知,要么偶感风寒,要么微染小恙,全都告假。
咬着甘薯条,朱厚照撇嘴。
李院使都告诉他,兵部侍郎扭腰,礼部尚书脸肿,都察院右都御史崴脚,特地请他贴的膏药。
偶然风寒?
分明是打群架负伤!
文官陆续告病,声音渐弱。武将趁机请示,旁人不提,宁王得先帝厚恩,却生不臣之意,良心大大的坏了,理当派兵征讨。
“臣请缨,率京卫两千,械拿入京!”
文臣回过味来,全体瞪眼。
自家内部不和,竟给这些厮杀汉钻了空子!
出乎预料,朱厚照嚼着甘薯,仍是四个字:“朕知道了。”
轻轻松松,将请命的国公打发回队列,令张永捧出甘薯,同群臣商讨,如何在京畿推广种植。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宁王和安化王,都感大祸临头,如热锅上的蚂蚁。
历史上,两人都曾兴兵造-反。
宁王上下活动,恢复王府护卫,广纳幕僚,实力颇强。安化王打出“清-君-侧”旗号,以刘瑾为目标,获得宁夏边将拥护。
但在现下,时机条件均不成熟,陡然揭开盖子,着实令两人措手不及。
打个比方,蛹化成蝶,没等做好准备,妄图破茧而出,完全是作死,不留后路那一种。
天子的反应,更让两人心惊。
按理说,凡是皇帝,遇到这种事,都该怒发冲冠,下令围住王府,捉拿首犯,狠狠收拾。
朱厚照不动怒,也不言如何处置,淡然以对,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心中没底。
这个反应,只有两个可能。
顾念宗族之情,网开一面,不予处置;亦或是记在心里,定下章程,一旦动手,就要往死里收拾。
无论怎么看,少年天子都不像以德报怨之人。
以其性格,必是谁敢戳他一指头,绝对踹回两脚。
越想越是焦虑,越想越是恐惧。
宁王尚能稳住,企图上表自陈,和晋王打-擂-台,争取时间。
安化王本就耳根子软,在属官的“建议”下,直接上疏请罪,承认过错,连带供出宁王。
所谓猪队友,就是要把伙伴踹坑里,顺便添两锹土。
宁王忽觉人生悲凉。
当初怎么就瞎了眼,和这厮推心置腹,勾-搭到一处!
接到安化王罪疏,朱厚照笑眯双眼。
果真如杨先生所言,一动不如一静。
网子撒开,陷阱布下,大鱼小鱼自投罗网,尽如所期。
安化王之后,涉事的宗室官员,均纷纷上疏,自陈-罪-过。
非是众人突生觉悟,幡然悔过,而是对比谋-反,自己不过是从事商道,顶多违反-海-禁,走私市货,实在算不上大罪。
有安化王和宁王在前挡着,天子追究,九成不会掉脑袋。
运气好的话,交钱就能赎罪。
待奏疏累积到一定程度,朱厚照当朝下旨,遣厂卫往宁夏,押安化王及其属官入京。王府家眷暂留封地,由东西两厂番役严加看管。
敕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王守仁,领八百卫军往南昌,包围宁王府,押解王府一干人等入京。
涉事官员,皆下锦衣狱和刑部大牢。
同时,敕宗人府,以祖训训诫诸宗室子弟。
“轻者罚金,拘十日,抄录祖训;重者杖十,拘宗人府半月,抄录祖训,罚禄米。”
比起生死难料的安化王和宁王,处置已经算轻。即使挨揍,也比贬为庶人,掉脑袋强。
而且,棍子不白揍,罚金也没打水漂。
关入宗人府隔日,便有御前大伴宣读圣谕,出海市货,赚些外快,不是不行。但要经天子同意,统一调派水手海船,再行出海。
“诸亲六眷,凡有此意,皆可如例。”
反应快的,当即双眼发亮。
这就是说,天子也要干走-私-行当,自己能蹭船捞些油水?
“咳!”
刘瑾斜眼。
什么天子干走私行当?信不信咱家禀报御前,请将军到东厂喝茶?
嘴快的忙给自己一巴掌,口误,口误!
“天子仁德,我等感念肺腑,感激涕零!”
另一边,谷大用和张永持相类敕谕,分往锦衣狱和刑部大牢。
狱中勋贵、功臣以及地方文武,听闻敕谕,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竟有这等好事?
“天子金口玉言,岂会欺骗尔等?”
众人连忙点头,几步扑到牢房门前,盯着宣旨的公公,活似在看一锭金元宝。
起初,只有“罪-臣”“犯-官”参与其中,海船控制在十艘左右,分三批,从双屿卫和象山出行,规模并不大。
随财富累加,江浙等地越来越繁华,希望参与进来的官员越来越多,各方托关系,寻人情,期望能分得一杯羹。
朱厚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海船规模成倍增加,短短几年,竟达百艘。
出海时,赫赫扬扬,船帆如林,破涛斩浪。
这么大的船队,行在海上,恍如一头巨兽,碾压所有对手。
爪哇、满剌加等番邦,遇船队前来市货,无不欢欣雀跃。岛上明人后裔,仿佛见到先祖口中,永乐朝船队下西洋的盛况。
海盗和欧罗巴探险家,压根不敢惹这样的庞然大物。
见到影子,就要转动船帆,远远避开。
无奈,明船之上,有千里眼这等利器,兼船速又快,等海盗和探险家们察觉不妙,掉头逃跑,早就来不及。
身为海盗,就要被黑吃黑的觉悟。
探险家们更需明白,在明朝海域内探险,风险非同一般。实因遇到明朝海船,性命不保的概率,实在相当高。
虽然,海域范围有点大,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连通两大洲……
因船队扑杀“海盗”,过于干脆利落,很是引起几场“国-际-纠-纷”。
港口和市舶司官员见到来人,众口一词:“我朝早有律令,船行海上俱为捕鱼。阁下所言必为杜撰,没有实据。”
捕鱼?
捕你撒旦的鱼!
堪比一座小岛的海船,配备几十门火炮,用来捕鱼?
抓鲸鱼吗?!
欧罗巴船长-暴-怒,仗着贵族身份,大声-抗-议。
明朝官员冷下表情。
你要解释,本官就给你解释。接受与否,不关本官的事。
不服?
来战!
信不信来几艘灭几艘,照面就能-揍-趴-你。
所谓上行下效,有什么样的老大,就有什么样的打手——咳——属下。
正德皇帝和年轻的内阁,都是好-战-分子,堪称“老实人”的顾榜眼也不例外。好不容易蹭上战船,尝到甜头的京官和地方官,自然要追随大佬脚步。
能见你一面,解释两句,已是纡尊降贵。
敢跳脚,先揍一顿板子,直接丟海里。
死了算倒霉。
侥幸不死,领人来报-复,正好一锅端,为朝廷创收。
作为背后推手,时任内阁首辅的杨瓒,很有些无语。
这样的作风,是该感到高兴,还是反省一下,铁锹挥得太勤,庙堂都被铲歪?
总体来说,应该是前者……吧?<!--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