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我本三国一路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荀氏经过战乱破坏过与迁移之后的宗族人数,而且还没算上荀彧带去冀州的那一支。再草草的算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荀氏在全盛时期,只怕宗族人口的总数超过了两万——这才是真正的一流大世家!
而荀攸派出宗族子弟去应募屯田的目的有二。第一是不做门面功夫,而是借这件事来表示荀氏是真正而彻底的支持曹操;第二则有那么点抢“第一桶金”的味道,其具体表现在荀氏第一个支持了曹操的屯田并派出了宗族子弟去屯田的话,那么回过头来陆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最先募集到的民众优先安排着借耕荀氏的土地。
前面也说过,许、颍一带世家豪族的人丁数量因战乱而锐减,空有大把的田地却无人耕种。与其任其荒废下去,还不如借给官府耕种然后轻轻松松的赚取那两成的收入。反正荀氏田产多,真正担心的反而是没人去种。如果官府能派人来耕作,收入虽然会少上一点,但也比颗粒无收要强上几倍是不是?而这种有些近似于“无本生意”且“薄利多销”的帐,荀攸这种精明人又哪里会算不出来?总之一句话,荀攸这也是想变相的“抢夺劳动力”。
而这样做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不会被人说成是陆仁在“以权谋私”……谁让其他的豪族反应那么慢?人家荀氏最先支持屯田制,又最先同意借田地给官府屯田,官府当然要优先照顾荀氏是不是呢?等你们这些不识相的豪族反应过来的时候嘛,嘿嘿,陆仁这里的屯田百姓诂计也募得差不多了,新田也开垦够了。再想让陆仁派人去借耕你们的田?哼哼,对不起,老子没有多余的人丁劳力去耕,你们这些豪族就自个儿想办法吧!
再转回荀氏这里,陆仁与荀氏之间又可以借官府“怕荀氏反悔”的名义一口气多借耕个五年六年的,再由官方正式公开榜文契约,其他的豪族再眼红荀氏大把大把的赚回钱粮一样得没脾气,因为荀氏可以名正言顺的凭借这个受法律保护的“借耕”期来获取大量的钱粮以恢复宗族实力,同时还可以把其他得不到耕作劳力的豪族远远的甩在后头,而这也就是荀攸心中的“荀氏中兴之计”了。
按说到了这里,陆仁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至于给自己顺便的搂点好处的事,陆仁到是没怎么想过。首先在曹操的手下做事,就最好别去玩中饱私囊的小动作,虽说曹操对有能力的人才会有一定程度的容忍,但陆仁很清楚自己接下来的募民屯田肯定会得罪到许多的世家豪族,而且这些世家豪族在朝堂之上都说得上话。
这要是一不小心落了个把柄在别人的手里,而这一时期的曹操都在某种程度上要给朝庭中人几分面子,真要闹出什么事搞不好会护不住陆仁,那陆仁到时候岂不是会死得很难看?再说陆仁混到现在已经是三年半,再有个三年半就能带着婉儿穿回去了,那还要那些中饱私囊而得来的身外之物干啥?所以现在的陆仁一直都在刻意的保持着“清廉”之风……
但陆仁想不到的是他这里准备给荀氏足够的好处,反过来荀氏这里也给他奉上了一份大礼。不过这份大礼可不是钱帛金珠、娇美侍婢。话又说回来,这些东西塞给陆仁,陆仁也绝不敢要,因为那不就成了明着贿赂陆仁,然后把把柄送到别人的手中?就算陆仁胆大包天的敢收下来,人荀氏也不会那么下作去公然行贿好不好?
所以荀氏给陆仁送上的大礼,是足以让陆仁在这个时代一生都可能会受用不尽,绝非金钱财物可比拟的超级大礼,而这份大礼其实就俩字:名望。
其实荀氏也是必须得这样做。当日夜谈,陆仁与荀攸只是初步完成了“荀氏中兴之计”,所谓的“初步”就是指全盘计划都是围绕着荀氏所展开的。主要是当时的时间太短,陆仁又不是一个成功的政客,只是觉得只要把荀氏搞定也就行了,其他方面的事陆仁没有去考虑过。
当然这也和陆仁准备再混个三年半,最多四年就能闪人了的心态有关。毕竟种地本身就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按陆仁的推算,至少也得要两次秋收的辉煌成果才能引起豪族们的重视,这就得过去两年。
而自己让曹操变成大财主,曹操也会舍不得杀自己这个“运财童子”,不过这又是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露而出的事。真到那个时候,恐怕陆仁早就带着婉儿闪人了,什么“后遗症”之类的根本就不用去理会,因此陆仁在自己这方面就没有去考虑过什么。
但是荀攸不同,他的思虑要远比陆仁要周全得多。在陆仁次日走后,荀攸再次反复的考较这个“荀氏中兴之计”,很快就发现陆仁少考虑了其自身名望方面的问题……
荀氏经过战乱破坏过与迁移之后的宗族人数,而且还没算上荀彧带去冀州的那一支。再草草的算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荀氏在全盛时期,只怕宗族人口的总数超过了两万——这才是真正的一流大世家!
而荀攸派出宗族子弟去应募屯田的目的有二。第一是不做门面功夫,而是借这件事来表示荀氏是真正而彻底的支持曹操;第二则有那么点抢“第一桶金”的味道,其具体表现在荀氏第一个支持了曹操的屯田并派出了宗族子弟去屯田的话,那么回过头来陆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最先募集到的民众优先安排着借耕荀氏的土地。
前面也说过,许、颍一带世家豪族的人丁数量因战乱而锐减,空有大把的田地却无人耕种。与其任其荒废下去,还不如借给官府耕种然后轻轻松松的赚取那两成的收入。反正荀氏田产多,真正担心的反而是没人去种。如果官府能派人来耕作,收入虽然会少上一点,但也比颗粒无收要强上几倍是不是?而这种有些近似于“无本生意”且“薄利多销”的帐,荀攸这种精明人又哪里会算不出来?总之一句话,荀攸这也是想变相的“抢夺劳动力”。
而这样做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不会被人说成是陆仁在“以权谋私”……谁让其他的豪族反应那么慢?人家荀氏最先支持屯田制,又最先同意借田地给官府屯田,官府当然要优先照顾荀氏是不是呢?等你们这些不识相的豪族反应过来的时候嘛,嘿嘿,陆仁这里的屯田百姓诂计也募得差不多了,新田也开垦够了。再想让陆仁派人去借耕你们的田?哼哼,对不起,老子没有多余的人丁劳力去耕,你们这些豪族就自个儿想办法吧!
再转回荀氏这里,陆仁与荀氏之间又可以借官府“怕荀氏反悔”的名义一口气多借耕个五年六年的,再由官方正式公开榜文契约,其他的豪族再眼红荀氏大把大把的赚回钱粮一样得没脾气,因为荀氏可以名正言顺的凭借这个受法律保护的“借耕”期来获取大量的钱粮以恢复宗族实力,同时还可以把其他得不到耕作劳力的豪族远远的甩在后头,而这也就是荀攸心中的“荀氏中兴之计”了。
按说到了这里,陆仁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至于给自己顺便的搂点好处的事,陆仁到是没怎么想过。首先在曹操的手下做事,就最好别去玩中饱私囊的小动作,虽说曹操对有能力的人才会有一定程度的容忍,但陆仁很清楚自己接下来的募民屯田肯定会得罪到许多的世家豪族,而且这些世家豪族在朝堂之上都说得上话。
这要是一不小心落了个把柄在别人的手里,而这一时期的曹操都在某种程度上要给朝庭中人几分面子,真要闹出什么事搞不好会护不住陆仁,那陆仁到时候岂不是会死得很难看?再说陆仁混到现在已经是三年半,再有个三年半就能带着婉儿穿回去了,那还要那些中饱私囊而得来的身外之物干啥?所以现在的陆仁一直都在刻意的保持着“清廉”之风……
但陆仁想不到的是他这里准备给荀氏足够的好处,反过来荀氏这里也给他奉上了一份大礼。不过这份大礼可不是钱帛金珠、娇美侍婢。话又说回来,这些东西塞给陆仁,陆仁也绝不敢要,因为那不就成了明着贿赂陆仁,然后把把柄送到别人的手中?就算陆仁胆大包天的敢收下来,人荀氏也不会那么下作去公然行贿好不好?
所以荀氏给陆仁送上的大礼,是足以让陆仁在这个时代一生都可能会受用不尽,绝非金钱财物可比拟的超级大礼,而这份大礼其实就俩字:名望。
其实荀氏也是必须得这样做。当日夜谈,陆仁与荀攸只是初步完成了“荀氏中兴之计”,所谓的“初步”就是指全盘计划都是围绕着荀氏所展开的。主要是当时的时间太短,陆仁又不是一个成功的政客,只是觉得只要把荀氏搞定也就行了,其他方面的事陆仁没有去考虑过。
当然这也和陆仁准备再混个三年半,最多四年就能闪人了的心态有关。毕竟种地本身就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按陆仁的推算,至少也得要两次秋收的辉煌成果才能引起豪族们的重视,这就得过去两年。
而自己让曹操变成大财主,曹操也会舍不得杀自己这个“运财童子”,不过这又是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露而出的事。真到那个时候,恐怕陆仁早就带着婉儿闪人了,什么“后遗症”之类的根本就不用去理会,因此陆仁在自己这方面就没有去考虑过什么。
但是荀攸不同,他的思虑要远比陆仁要周全得多。在陆仁次日走后,荀攸再次反复的考较这个“荀氏中兴之计”,很快就发现陆仁少考虑了其自身名望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