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饭尾小队正急急赶路支援自己的同僚,未料想田岛小队此时却已经全军覆灭,就连脱离队伍想要回来报信的福田军曹最终也未能幸免于难,以至于饭尾小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迎面撞上了正在全力突击的党卫队前锋。
在两军遭遇到的那一刻,双方的士兵都愣住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都能相互看清楚对方脸上的汗珠。狭路相逢,短兵相接,拼杀发生在瞬息之间。战后没人能说清楚那一刻究竟是哪一边先动的手,不过战场证据大都暗示应该是德国人这一方。
冲在最前方的是警卫大队一连二排的三个步兵班,他们以班组为单位,排着标准的V字战斗队形顺着公路前进,二排剩余的一个步枪班在后侧的山坡上设置了机枪火力点,为本排战友的推进提供火力掩护。当发现公路坡顶出现了日军的身影时,双方士兵之间的距离已经非常接近,后方的机枪手担心会误伤到自己人所以没有开火射击。
但是两个先导步兵班里的机枪手却没有这种顾虑,从惊讶中反应过来的党卫队机枪手毫不犹豫的扣下了手中的扳机,一道火舌横扫过饭尾小队的队列,站在前排的日军官兵顿时人仰马翻被打倒了一片。转瞬之间一场血腥残酷的近距离混战爆发了,日军和德军的士兵各自端着武器在相隔五六米的距离内相互射击,接着在首轮射击中幸存下来的士兵来不及重新拉栓上弹,直接挺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向着敌方冲击,两支作风凶狠的步兵部队面对面的绞杀在了一起。
日军小队的前队里幸存下了一名机枪手,在遭到攻击后他反应迅速的端起歪把子向着德军射击,当即打倒了好几名党卫队士兵,但是还未等他制造出更大的战果,那挺十一年式机枪毫无预兆的卡壳了。
十一年式机枪因为那个奇怪的供弹机制的设计,原本就不是适合在运动中射击的武器,虽然日军在机枪的散热片上配备了便于持握的牛皮护套。那只是为了在长时间射击之后便于机枪手端着机枪移动,保护其不会被炙热的散热片烫熟双手,并不是让机枪手端着扫射用的。
这挺机枪之前已经射击了很长时间。先后打出了上百发子弹,按道理应该立即对枪机进行清洗,但是此前战斗正酣,没有条件和时间这样干。机枪手对此已经非常注意。没有在那个古怪的弹巢里填满子弹,只填了两个五发的弹夹,准备等到了射击阵地后才会把它装满,结果只打出了六七发子弹,弹壳就卡在枪膛里抽不出来了。
“岂可修!”机枪手凭借以往的经验判断出是抽壳故障,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排除的毛病。况且身处战场根本不容他有半刻分神的时间。当即就有一名早就盯上他的党卫队士兵。挺着刺刀冲了过来,对着他迎面就是一记凶猛的突刺。日本机枪手无奈之下只能端着沉重的歪把子机枪拼命的左拨右挡,可叹此时这坨废铁实在不称手,最终防守不及被对方一刀刺在肋下,当即捂着伤口一头倒毙在了公路旁。
日军的拼刺技术堪称冠绝亚洲,自称就算是和欧洲劲旅近身肉搏也不会落于下风。日本陆军把刺刀术称为铳剑道,最早的刺刀术源自于法国陆军,明治时期被日军聘为军事体操教官的法军上士杰克罗把法军的现代刺刀术传授给了日本陆军,随后日军在此基础之上。汇集了自己国内的一部分武术流派,比如以枪术闻名的宝藏院一脉,最终研究出了日军自己的刺刀战法。
日军把其编入了《陆军剑术教范》,成为所有日本步兵必须熟练掌握的作战技术,并且还受到了当时日军高层的极力推崇。日本国内资源贫瘠,基于节约战争物资的考量,刺刀这种廉价的冷兵器成为了日军最常用的作战武器,在战场上可以用来冲垮一部分作战意志不怎么坚定的敌军,同时用来突破和占领敌军阵地清扫残敌。
在中国战场上,一些训练度比较差的中国部队极端畏惧日军的刺刀冲锋。因为那些士兵很多都没有经过什么拼刺格斗训练,大部分只是刚学会开枪的老百姓。只有一部分经过严格冷兵器训练的中国地方军队,可以用大刀和长矛与日军展开近身交锋,问题是遇到这种装备简陋的敌人,日军反而会发挥自己的火力和炮兵的优势,让手持大刀的对方根本无法靠近,最后往往付出了几十倍的代价,才能换取一个日本士兵的生命。
不过在今天,日军遇到了一个和他们一样强悍的对手,德国陆军对于单兵格斗技术同样也非常推崇,德军军队里最受欢迎的除了射击就是击剑和刺刀教程,年轻的士兵非常喜欢... -->>
饭尾小队正急急赶路支援自己的同僚,未料想田岛小队此时却已经全军覆灭,就连脱离队伍想要回来报信的福田军曹最终也未能幸免于难,以至于饭尾小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迎面撞上了正在全力突击的党卫队前锋。
在两军遭遇到的那一刻,双方的士兵都愣住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都能相互看清楚对方脸上的汗珠。狭路相逢,短兵相接,拼杀发生在瞬息之间。战后没人能说清楚那一刻究竟是哪一边先动的手,不过战场证据大都暗示应该是德国人这一方。
冲在最前方的是警卫大队一连二排的三个步兵班,他们以班组为单位,排着标准的V字战斗队形顺着公路前进,二排剩余的一个步枪班在后侧的山坡上设置了机枪火力点,为本排战友的推进提供火力掩护。当发现公路坡顶出现了日军的身影时,双方士兵之间的距离已经非常接近,后方的机枪手担心会误伤到自己人所以没有开火射击。
但是两个先导步兵班里的机枪手却没有这种顾虑,从惊讶中反应过来的党卫队机枪手毫不犹豫的扣下了手中的扳机,一道火舌横扫过饭尾小队的队列,站在前排的日军官兵顿时人仰马翻被打倒了一片。转瞬之间一场血腥残酷的近距离混战爆发了,日军和德军的士兵各自端着武器在相隔五六米的距离内相互射击,接着在首轮射击中幸存下来的士兵来不及重新拉栓上弹,直接挺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向着敌方冲击,两支作风凶狠的步兵部队面对面的绞杀在了一起。
日军小队的前队里幸存下了一名机枪手,在遭到攻击后他反应迅速的端起歪把子向着德军射击,当即打倒了好几名党卫队士兵,但是还未等他制造出更大的战果,那挺十一年式机枪毫无预兆的卡壳了。
十一年式机枪因为那个奇怪的供弹机制的设计,原本就不是适合在运动中射击的武器,虽然日军在机枪的散热片上配备了便于持握的牛皮护套。那只是为了在长时间射击之后便于机枪手端着机枪移动,保护其不会被炙热的散热片烫熟双手,并不是让机枪手端着扫射用的。
这挺机枪之前已经射击了很长时间。先后打出了上百发子弹,按道理应该立即对枪机进行清洗,但是此前战斗正酣,没有条件和时间这样干。机枪手对此已经非常注意。没有在那个古怪的弹巢里填满子弹,只填了两个五发的弹夹,准备等到了射击阵地后才会把它装满,结果只打出了六七发子弹,弹壳就卡在枪膛里抽不出来了。
“岂可修!”机枪手凭借以往的经验判断出是抽壳故障,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排除的毛病。况且身处战场根本不容他有半刻分神的时间。当即就有一名早就盯上他的党卫队士兵。挺着刺刀冲了过来,对着他迎面就是一记凶猛的突刺。日本机枪手无奈之下只能端着沉重的歪把子机枪拼命的左拨右挡,可叹此时这坨废铁实在不称手,最终防守不及被对方一刀刺在肋下,当即捂着伤口一头倒毙在了公路旁。
日军的拼刺技术堪称冠绝亚洲,自称就算是和欧洲劲旅近身肉搏也不会落于下风。日本陆军把刺刀术称为铳剑道,最早的刺刀术源自于法国陆军,明治时期被日军聘为军事体操教官的法军上士杰克罗把法军的现代刺刀术传授给了日本陆军,随后日军在此基础之上。汇集了自己国内的一部分武术流派,比如以枪术闻名的宝藏院一脉,最终研究出了日军自己的刺刀战法。
日军把其编入了《陆军剑术教范》,成为所有日本步兵必须熟练掌握的作战技术,并且还受到了当时日军高层的极力推崇。日本国内资源贫瘠,基于节约战争物资的考量,刺刀这种廉价的冷兵器成为了日军最常用的作战武器,在战场上可以用来冲垮一部分作战意志不怎么坚定的敌军,同时用来突破和占领敌军阵地清扫残敌。
在中国战场上,一些训练度比较差的中国部队极端畏惧日军的刺刀冲锋。因为那些士兵很多都没有经过什么拼刺格斗训练,大部分只是刚学会开枪的老百姓。只有一部分经过严格冷兵器训练的中国地方军队,可以用大刀和长矛与日军展开近身交锋,问题是遇到这种装备简陋的敌人,日军反而会发挥自己的火力和炮兵的优势,让手持大刀的对方根本无法靠近,最后往往付出了几十倍的代价,才能换取一个日本士兵的生命。
不过在今天,日军遇到了一个和他们一样强悍的对手,德国陆军对于单兵格斗技术同样也非常推崇,德军军队里最受欢迎的除了射击就是击剑和刺刀教程,年轻的士兵非常喜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