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这些年,卡带变成了MD,MD变成了CD,后来出现了mp3,出现了iPod,出现了能听音乐的手机。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下载,没有人再买唱片,大多数专辑也只是为了面子而随意制作。
借秋微的小说《莫失莫忘》中的一句话:世间最大的遗憾是我们能好好地开始,却没能好好地告别。
如果再给我一个机会的话,我会谢谢她,让我在贫瘠的日子里听到那么多的歌曲,人生因而变得饱满。有些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只是一段插曲,但却经受得住主题曲的万般流转。
2005年,我搬到了北京,那些年攒下来的大部分专辑我送给了学弟学妹。
生命常有缺憾,幸好音乐能续久续长。成长常有遗憾,幸好文字能温情温伤。
对一些人记忆深刻,并不是你们互相之间有多了解,而是在最青葱的岁月里,你们共同完成了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来,当年的CD店女孩从生活了多年的小镇出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与生活对抗。她看出了我对音乐的热爱与零花钱的羞涩,我却没有看出她对生活的企盼以及对大学的向往。直到她离开了很多年之后,我再与朋友说起这个故事时,朋友才说,如果当时你能够多和她聊聊这个世界,聊聊你们的大学生活,或许她会有更大的勇气继续走下去,而不是被迫又回了老家,怀着那种“浮上水面透口气,又被迫潜了下去”的心情。
以至于今天,当我再遇见这样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时,我都会尽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联络,我也希望我们留在彼此心里的,不是遗憾,而是回忆。
2014.2.28
几个在心中久久回响的关键词
有一种孤独是你为了不让一个人失望而改变自己,改变的过程中,你希望这个人能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可等到自己真的改变了之后,你再面对这个人时,却已经不想提自己改变的初衷了。
关于梦想
无论梦想当初如何卑微,它不过是颗种子,会随着自我的关注而变得异常强大。
关于人格
高中之前的我,是极其讨好别人的人格。放学了要和人一块儿,晚自习要和人一块儿,为了有存在感,会主动帮打篮球的男同学准备凉水,会在第一节早自习课后帮女同学去买早饭,一切的做法无非是为了让他们觉得我有价值。一个能被人利用的人,多少不会被人遗忘吧——初中的我一直为了不被人遗忘而奋斗,我想每个人的青涩青春期多少都曾给自己挖过一些陷阱吧。
关于改变
时过境迁,老同学再遇见。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感叹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感叹时光旧了面孔、伤了回忆。二十出头对于很多事情都不知起因与结局,只有一脑子的情绪。等到过了三十岁之后,什么事情都开始有了因为、所以。
因为成长,有了思绪的积淀,所以整个人活动起来就失去了青春期那种骨头生长时的脆脆的声响。
因为能和有趣的人进行两个小时的交流,所以又能把自己的思路做一次清晰的梳理。
因为每一天都不是自己能想象的,所以每一天都活在感谢里。所以从来就没有抱怨过这样的日子。
因为习惯于说出事实的答案,所以省去了对情节的思考。这样的人生,枯燥无聊。不能思考的人生,具有毁灭性。
幸运的是,纵使我们的世界趋于稳定,但由于世界上还有“遇见”这个词,所以每天我们都能充满期待。
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能遇见一个人。听这个人说着我曾那么热切对别人说过的那些话,我了解但并不会免疫,反而更能理解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大多数悲剧都是因为——有呐喊,却鲜有回应。
成年与未成年最大的区别或许是我们开始越来越爱深夜,而只把冷静留给白天。
关于内心的宁静
所谓夜深才会人静。其实好多时候,越是夜深,人越不平静。你会发现,平日心底那点虫子般窃窃私语的怀疑,总会在那时如回响般阵阵轰鸣。心里空了一块儿,才有回响。你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你明确地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人爱自己;知道自己的工作不会停;知道同事还在为目标继续努力;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未来在哪个方向等着你……如此心里才会被一点一点填实,夜深而人静。
至今,我仍会突然之间发呆,思考一些自己忽略掉的东西。正如我重新打开自己博客,写下一些自己对自己说的话,然后发现在这些年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就拿博客来说,很多90后的孩子,或许都已经没有了这个概念。而对于80后的我们而言,博客越来越像一扇时空的门,连接着很多年前相识的彼此。而这几年的时光,人与人均是一张陌生的脸,亲热也不过是微波炉加热过的食品,水分和温度都会更为快速地流失,瞬间就能干涸。有的朋友,没有微博关注,也不是微信好友,手机号码早已换号,唯一的联系便是每年生日的日志下的留言。一如既往,不早不晚。仿佛,我和他们的关系,仅仅存在于博客的世界里。我们或许都知道,如若有一天,博客崩塌遗忘,我们便再无联络上的可能,可我们仍没有多问出那句:我们是否要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
我们把对方都留在这份干净的回忆里,不嘈杂无喧嚣。那时我们会在博客里留下大量的言论,一篇一篇,比日志还长,却乐此不疲。讨论看过的书,写过的诗,对某个作者的看法,固执又青涩,却充满了战斗的锐气。现在,不想说就不说,观点不对就隐藏,懒得争论,疲于对抗。
再过几年,有几人会记起自己的博客生活?不得而知。那些年博客上的自己,那些年不隐藏的自己,晒出各种伤疤,留下各种走近内心的隐蔽线索,等人按图索骥抵达——因为我已读完你的日志,所以我知道我爱你。
那时的伟大而隐秘,真好。
2014.3.1
bsp; 这些年,卡带变成了MD,MD变成了CD,后来出现了mp3,出现了iPod,出现了能听音乐的手机。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下载,没有人再买唱片,大多数专辑也只是为了面子而随意制作。
借秋微的小说《莫失莫忘》中的一句话:世间最大的遗憾是我们能好好地开始,却没能好好地告别。
如果再给我一个机会的话,我会谢谢她,让我在贫瘠的日子里听到那么多的歌曲,人生因而变得饱满。有些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只是一段插曲,但却经受得住主题曲的万般流转。
2005年,我搬到了北京,那些年攒下来的大部分专辑我送给了学弟学妹。
生命常有缺憾,幸好音乐能续久续长。成长常有遗憾,幸好文字能温情温伤。
对一些人记忆深刻,并不是你们互相之间有多了解,而是在最青葱的岁月里,你们共同完成了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来,当年的CD店女孩从生活了多年的小镇出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与生活对抗。她看出了我对音乐的热爱与零花钱的羞涩,我却没有看出她对生活的企盼以及对大学的向往。直到她离开了很多年之后,我再与朋友说起这个故事时,朋友才说,如果当时你能够多和她聊聊这个世界,聊聊你们的大学生活,或许她会有更大的勇气继续走下去,而不是被迫又回了老家,怀着那种“浮上水面透口气,又被迫潜了下去”的心情。
以至于今天,当我再遇见这样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时,我都会尽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联络,我也希望我们留在彼此心里的,不是遗憾,而是回忆。
2014.2.28
几个在心中久久回响的关键词
有一种孤独是你为了不让一个人失望而改变自己,改变的过程中,你希望这个人能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可等到自己真的改变了之后,你再面对这个人时,却已经不想提自己改变的初衷了。
关于梦想
无论梦想当初如何卑微,它不过是颗种子,会随着自我的关注而变得异常强大。
关于人格
高中之前的我,是极其讨好别人的人格。放学了要和人一块儿,晚自习要和人一块儿,为了有存在感,会主动帮打篮球的男同学准备凉水,会在第一节早自习课后帮女同学去买早饭,一切的做法无非是为了让他们觉得我有价值。一个能被人利用的人,多少不会被人遗忘吧——初中的我一直为了不被人遗忘而奋斗,我想每个人的青涩青春期多少都曾给自己挖过一些陷阱吧。
关于改变
时过境迁,老同学再遇见。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感叹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感叹时光旧了面孔、伤了回忆。二十出头对于很多事情都不知起因与结局,只有一脑子的情绪。等到过了三十岁之后,什么事情都开始有了因为、所以。
因为成长,有了思绪的积淀,所以整个人活动起来就失去了青春期那种骨头生长时的脆脆的声响。
因为能和有趣的人进行两个小时的交流,所以又能把自己的思路做一次清晰的梳理。
因为每一天都不是自己能想象的,所以每一天都活在感谢里。所以从来就没有抱怨过这样的日子。
因为习惯于说出事实的答案,所以省去了对情节的思考。这样的人生,枯燥无聊。不能思考的人生,具有毁灭性。
幸运的是,纵使我们的世界趋于稳定,但由于世界上还有“遇见”这个词,所以每天我们都能充满期待。
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能遇见一个人。听这个人说着我曾那么热切对别人说过的那些话,我了解但并不会免疫,反而更能理解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大多数悲剧都是因为——有呐喊,却鲜有回应。
成年与未成年最大的区别或许是我们开始越来越爱深夜,而只把冷静留给白天。
关于内心的宁静
所谓夜深才会人静。其实好多时候,越是夜深,人越不平静。你会发现,平日心底那点虫子般窃窃私语的怀疑,总会在那时如回响般阵阵轰鸣。心里空了一块儿,才有回响。你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你明确地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人爱自己;知道自己的工作不会停;知道同事还在为目标继续努力;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未来在哪个方向等着你……如此心里才会被一点一点填实,夜深而人静。
至今,我仍会突然之间发呆,思考一些自己忽略掉的东西。正如我重新打开自己博客,写下一些自己对自己说的话,然后发现在这些年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就拿博客来说,很多90后的孩子,或许都已经没有了这个概念。而对于80后的我们而言,博客越来越像一扇时空的门,连接着很多年前相识的彼此。而这几年的时光,人与人均是一张陌生的脸,亲热也不过是微波炉加热过的食品,水分和温度都会更为快速地流失,瞬间就能干涸。有的朋友,没有微博关注,也不是微信好友,手机号码早已换号,唯一的联系便是每年生日的日志下的留言。一如既往,不早不晚。仿佛,我和他们的关系,仅仅存在于博客的世界里。我们或许都知道,如若有一天,博客崩塌遗忘,我们便再无联络上的可能,可我们仍没有多问出那句:我们是否要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
我们把对方都留在这份干净的回忆里,不嘈杂无喧嚣。那时我们会在博客里留下大量的言论,一篇一篇,比日志还长,却乐此不疲。讨论看过的书,写过的诗,对某个作者的看法,固执又青涩,却充满了战斗的锐气。现在,不想说就不说,观点不对就隐藏,懒得争论,疲于对抗。
再过几年,有几人会记起自己的博客生活?不得而知。那些年博客上的自己,那些年不隐藏的自己,晒出各种伤疤,留下各种走近内心的隐蔽线索,等人按图索骥抵达——因为我已读完你的日志,所以我知道我爱你。
那时的伟大而隐秘,真好。
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