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重口味心理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引起你性冲动的事物却让你冲动了,你的性唤起用错了地方,比如不是对人而是对物,这就是性欲倒错。而性别认定障碍是一种性别倒错,指的是对自己性别角色的不适应,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不一致。异装癖(性欲倒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性满足,而性别认定障碍(性别倒错)的主要目的不是性欲方面的,而是希望公开地、完全地以异性的方式生活。
异装癖还必须与两性人,也就是我们说的阴阳人相区别!
上帝不仅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其实还创造了当娃、亚当当和夏娃娃。怎么回事呢?事实上世间存在着5种性别:亚当(男性)、夏娃(女性)、当娃(雌雄同体)、亚当当(男两性人)、夏娃娃(女两性人)。
亚当和夏娃就不用说了。雌雄同体,这里指的是真的两性人,也就是出生时既有睾丸又有卵巢,在真两性人的身上,两套生殖系统都发育完全。
男两性人是指生理上具有更多的男性特征的两性人,他们身上有发育完全的睾丸,但女性的那一部分(卵巢)发育不完全。
女两性人,是指有完整的卵巢,但只有部分男性生殖器的人。
在这里,性别认定障碍和两性人间的区别是明显的:前者并没有先天的生殖器异常和躯体畸形,而后者尽管自身的性别是混合的,但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定”为某种性别,本身并不会为之感到混乱。
同性恋行为现在越来越多地受到接纳和认可,可以说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合理的性行为形式,甚至在许多国家,同性恋婚姻已经合法化。大家对于同性恋行为态度的转变,可能是与法律和心理健康专家们的观点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关:美国在一九七几年之前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还把同性恋行为列入性偏离症状,待到了十多年后,1987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本中,“同性恋行为”这一词条已不再被纳入其中,也就是说同性恋行为不再被认为是精神病状态。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人类的这种性取向的变化呢?许多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之中,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说法,但是下面还是附上几种比较主流的观点为大家做个参考:
①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男同性恋很有可能在童年时期与他们的母亲的关系尤其密切,而与父亲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疏远。最终的结果就是,那些男孩对于母亲的认同度高于父亲,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女性认同感。这么说大家可能还不明白,那么,你们身边有没有玩得很好的异性朋友,可以跟他(她)无所不谈无话不聊,但正是由于太熟了反而爱不起来?那么男同性恋也是这样的,他们对女性的高认同感,或者可以说是深层熟悉度,反而让自己觉得和女性相恋非常别扭,甚至像是在乱伦。
② 行为主义有一种说法是,那些发现自己初次同性恋经历是非常美好的,而初次的异性恋经历却是危险、尴尬和令人不满的人,就很可能想要寻求进一步的同性恋经历,同时还会排斥身边发展异性恋的机会。令人满意的同性恋经历越多,他们就会越继续自己的同性恋行为。
但是这种说法对大多数男同性恋来说很没有说服力,因为很多男同性恋表示:哥哥在谈恋爱之前就已经很清楚自己的性取向了。
可是,这种说法却更能被女同性恋所接受,因为有证据表明,相当大比例的女同性恋者都经历过一些令她们感到害怕或不悦的早期异性恋历程。其中很多人都报告说,在童年时自己曾长时间地受到年长男性的性虐待,或者曾经被强迫进行过早的异性性行为。相比之下,男同性恋者对早期曾发生的与异性间性经验的回忆,却是充满爱意与兴奋甜蜜的。
③ 基因,还是基因!同性恋者的基因会存在家族遗传性,比如你的亲友中同性恋的比例比较大,那你成为同性恋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尤其对一些家庭来说,同性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几代之前,这样就有了“同二代”、“同三代”之说。
遗传基因确实可能会影响人的性取向,就如同它们可以影响人的身高、肤色和其他特点一样,但是同性恋行为不像异性恋行为那样可以繁衍,因此我们可以预见,这种同性恋的遗传特质会变得越来越稀少,最终可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消失。
前段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某明星两口子对同性恋者的抨击事件,让我想起心理学上的一个说法,叫“同性恋恐惧”。何为同性恋恐惧呢?就是同性恋恐惧者可能会错误地相信:和异性恋男人相比,男同性恋者更可能会虐待儿童,他们不会成为好父母,并且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也有可能会成为同性恋;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不稳定的,他们的关系也是暂时性的,并且仅仅对性关注而已;他们对艾滋病的传播负有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同性恋恐惧是非理性的,因为这是人们基于一些有很大争议的问题所形成的偏见。
正是有了这种偏见,同性恋恐惧者常会对同性恋者恶语相向,或者进行肆意骚扰甚至是粗暴的身体攻击。他们本身往往也具有僵硬的人格,不善于通融,不能容忍任何有悖于他们认为是常理的事情发生。其实,同性恋恐惧者本身通常没有和同性恋者有过真正的直接接触,他们只是固执地认为同性恋是危险的、堕落的和古怪的,并且不顾同性恋者本身的抗议,一反到底。
之所以提到同性恋,我是想说,性别认定障碍还必须有别于同性恋中具有女性化行为的男性(比如“小攻”与“小受”中的“小受”),或某些具有男性化姿态的女性(比如“小T”和“小P”中的“小T”)。因为男同性恋者并没有那种女性误入自己身体的感觉,也没有想变成女性的意愿,反之女同性恋者亦然。
这里就有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些男性别认定障碍患者,通过手术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女性身体后,却仍能像以前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并且继续维系家庭的和睦,这是为什么呢?来看看布鲁斯的故事:
现年42岁的布鲁斯“小姐”曾在90年代早期荣获全美男子健美比赛冠军。那时的他长相英俊,一身健硕的肌肉,已婚并且育有两个孩子。不过过去的19年中,布鲁斯先生却在不断努力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女人”。他通过注射大量雌性激素,做胸部和面部的整形来改变外貌。但是变性并没有给“她”的家庭带来任何改变,夫妻感情还像以前一样情深意切,就是因为“她”在变成女儿身的同时也随之变成了一个“女同性恋者”!看来,布鲁斯对妻子的爱真的做到了至死不渝。
2011年番茄台的《舞林大会》大家都看了吗?我真是破天荒地把每一个镜头每一处细节都全程跟了下来。实话说我其实对它早就不感兴趣了,只因一个人的到来,让我竟把它上升到了生活乐趣的高度,那个人就是——金星!
在这里我丝毫不想掩饰自己对她的喜爱,之所以每一个选手的表演都看得那么仔细,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理解金星的每一句点评,这样来说我也算是金粉一枚了。
而金星老师特殊的变性人身份(男变女)在这里也就无需我多说了,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引起你性冲动的事物却让你冲动了,你的性唤起用错了地方,比如不是对人而是对物,这就是性欲倒错。而性别认定障碍是一种性别倒错,指的是对自己性别角色的不适应,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不一致。异装癖(性欲倒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性满足,而性别认定障碍(性别倒错)的主要目的不是性欲方面的,而是希望公开地、完全地以异性的方式生活。
异装癖还必须与两性人,也就是我们说的阴阳人相区别!
上帝不仅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其实还创造了当娃、亚当当和夏娃娃。怎么回事呢?事实上世间存在着5种性别:亚当(男性)、夏娃(女性)、当娃(雌雄同体)、亚当当(男两性人)、夏娃娃(女两性人)。
亚当和夏娃就不用说了。雌雄同体,这里指的是真的两性人,也就是出生时既有睾丸又有卵巢,在真两性人的身上,两套生殖系统都发育完全。
男两性人是指生理上具有更多的男性特征的两性人,他们身上有发育完全的睾丸,但女性的那一部分(卵巢)发育不完全。
女两性人,是指有完整的卵巢,但只有部分男性生殖器的人。
在这里,性别认定障碍和两性人间的区别是明显的:前者并没有先天的生殖器异常和躯体畸形,而后者尽管自身的性别是混合的,但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定”为某种性别,本身并不会为之感到混乱。
同性恋行为现在越来越多地受到接纳和认可,可以说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合理的性行为形式,甚至在许多国家,同性恋婚姻已经合法化。大家对于同性恋行为态度的转变,可能是与法律和心理健康专家们的观点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关:美国在一九七几年之前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还把同性恋行为列入性偏离症状,待到了十多年后,1987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本中,“同性恋行为”这一词条已不再被纳入其中,也就是说同性恋行为不再被认为是精神病状态。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人类的这种性取向的变化呢?许多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之中,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说法,但是下面还是附上几种比较主流的观点为大家做个参考:
①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男同性恋很有可能在童年时期与他们的母亲的关系尤其密切,而与父亲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疏远。最终的结果就是,那些男孩对于母亲的认同度高于父亲,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女性认同感。这么说大家可能还不明白,那么,你们身边有没有玩得很好的异性朋友,可以跟他(她)无所不谈无话不聊,但正是由于太熟了反而爱不起来?那么男同性恋也是这样的,他们对女性的高认同感,或者可以说是深层熟悉度,反而让自己觉得和女性相恋非常别扭,甚至像是在乱伦。
② 行为主义有一种说法是,那些发现自己初次同性恋经历是非常美好的,而初次的异性恋经历却是危险、尴尬和令人不满的人,就很可能想要寻求进一步的同性恋经历,同时还会排斥身边发展异性恋的机会。令人满意的同性恋经历越多,他们就会越继续自己的同性恋行为。
但是这种说法对大多数男同性恋来说很没有说服力,因为很多男同性恋表示:哥哥在谈恋爱之前就已经很清楚自己的性取向了。
可是,这种说法却更能被女同性恋所接受,因为有证据表明,相当大比例的女同性恋者都经历过一些令她们感到害怕或不悦的早期异性恋历程。其中很多人都报告说,在童年时自己曾长时间地受到年长男性的性虐待,或者曾经被强迫进行过早的异性性行为。相比之下,男同性恋者对早期曾发生的与异性间性经验的回忆,却是充满爱意与兴奋甜蜜的。
③ 基因,还是基因!同性恋者的基因会存在家族遗传性,比如你的亲友中同性恋的比例比较大,那你成为同性恋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尤其对一些家庭来说,同性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几代之前,这样就有了“同二代”、“同三代”之说。
遗传基因确实可能会影响人的性取向,就如同它们可以影响人的身高、肤色和其他特点一样,但是同性恋行为不像异性恋行为那样可以繁衍,因此我们可以预见,这种同性恋的遗传特质会变得越来越稀少,最终可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消失。
前段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某明星两口子对同性恋者的抨击事件,让我想起心理学上的一个说法,叫“同性恋恐惧”。何为同性恋恐惧呢?就是同性恋恐惧者可能会错误地相信:和异性恋男人相比,男同性恋者更可能会虐待儿童,他们不会成为好父母,并且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也有可能会成为同性恋;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不稳定的,他们的关系也是暂时性的,并且仅仅对性关注而已;他们对艾滋病的传播负有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同性恋恐惧是非理性的,因为这是人们基于一些有很大争议的问题所形成的偏见。
正是有了这种偏见,同性恋恐惧者常会对同性恋者恶语相向,或者进行肆意骚扰甚至是粗暴的身体攻击。他们本身往往也具有僵硬的人格,不善于通融,不能容忍任何有悖于他们认为是常理的事情发生。其实,同性恋恐惧者本身通常没有和同性恋者有过真正的直接接触,他们只是固执地认为同性恋是危险的、堕落的和古怪的,并且不顾同性恋者本身的抗议,一反到底。
之所以提到同性恋,我是想说,性别认定障碍还必须有别于同性恋中具有女性化行为的男性(比如“小攻”与“小受”中的“小受”),或某些具有男性化姿态的女性(比如“小T”和“小P”中的“小T”)。因为男同性恋者并没有那种女性误入自己身体的感觉,也没有想变成女性的意愿,反之女同性恋者亦然。
这里就有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些男性别认定障碍患者,通过手术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女性身体后,却仍能像以前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并且继续维系家庭的和睦,这是为什么呢?来看看布鲁斯的故事:
现年42岁的布鲁斯“小姐”曾在90年代早期荣获全美男子健美比赛冠军。那时的他长相英俊,一身健硕的肌肉,已婚并且育有两个孩子。不过过去的19年中,布鲁斯先生却在不断努力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女人”。他通过注射大量雌性激素,做胸部和面部的整形来改变外貌。但是变性并没有给“她”的家庭带来任何改变,夫妻感情还像以前一样情深意切,就是因为“她”在变成女儿身的同时也随之变成了一个“女同性恋者”!看来,布鲁斯对妻子的爱真的做到了至死不渝。
2011年番茄台的《舞林大会》大家都看了吗?我真是破天荒地把每一个镜头每一处细节都全程跟了下来。实话说我其实对它早就不感兴趣了,只因一个人的到来,让我竟把它上升到了生活乐趣的高度,那个人就是——金星!
在这里我丝毫不想掩饰自己对她的喜爱,之所以每一个选手的表演都看得那么仔细,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理解金星的每一句点评,这样来说我也算是金粉一枚了。
而金星老师特殊的变性人身份(男变女)在这里也就无需我多说了,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