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大宋有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谁呢?刚开始洪涛还真不清楚,但没几天高翠峰就从渭桥镇来了一封信,说的也是朝廷改革官制的事儿,其中就重点提到了这位。很显然,高翠峰也看出了朝廷如此安排的用意,是在提醒自己做事三思。
章楶是福建路人,和王冠算老乡,不过他的出身很好,标准的官宦世家。祖父章频官拜刑部侍郎;叔父章得象仁宗朝拜相,封郇国公;伯父章询尚书虞部员外郎;父亲章访通议大夫……
不光上几辈给力,到了他这一代也不怂,三个弟弟最次的也是县令。但最出名的还是他堂弟章惇,现任门下侍郎,算副相之首,地位仅次于司马光。
这堂兄弟俩都是王安石麾下的大将,是新政的拥护者。但高翠峰说也有区别,章惇更激进,和王安石一样,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而章楶情商更高,更会团结人,所以人缘很不错,且文采奕奕。
高翠峰的信里就附了一首章楶的词《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还说苏轼对这首词大加赞赏,并且附和了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前者描写的是柳絮,后者讲的杨花,韵调一致。
不过高翠峰并没把苏轼的词一并附上,可能是觉得驸马和苏轼已经绝交,应该不太喜欢看这种东西。
之所以弄了一首章楶的词,主要还是提醒驸马,这位不光家族根基很深,在文人圈子里声望也挺足,能别惹就别惹,就算惹也要做好准备。
除了介绍章楶之外,高翠峰在信里主要说的还是官制改革的情况。这件事儿并不是神宗皇帝临时起义,洪涛记得自己还在驸马府玩飞鹰的时候就听王安石提起过。
但是由于牵扯面太广,所以阻力也很大,一直都没正式大改,而是先从边边角角下手,一边改一边观察动静。
这次神宗皇帝借着对外战争大胜、新政初见成效、国库充盈、兵强马壮的契机,真的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了,首先动的就是相权。
先是颁布了《寄禄格》,使官员都成为寄禄官,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以阶易官。看上去没啥,大家按资排辈升级呗。但这么一来,很多官员的升迁就不再必须通过宰相,变相的消弱了相权。
接着又恢复唐代三省制,将原来门下、中书、尚书行使的审查、复议、执行权力全部归于中书省,强化了皇帝的权利。
最后是财权,让三司各司其职,不必再受宰相管辖,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下以前的相权就等于被好几个部门给分了,有些还不必通过宰相,只要皇帝同意就可以。
这么做的好处是让中央政府的官员可以明确职责,知道自己该干嘛,不用凡事儿都等着临时委派。
同时也明确了官员的升迁通道,除非立功受奖,否则就按照《寄禄格》里的规定一点一点熬资历吧,后世的行政级别制度基本也是这一套。
总体上讲这个办法除了加强皇权之外,还筛掉了一部分闲散官员,让大家各司其职,工作效率会提高、政府开支会减少。
但再好的制度最终也得落到人身上,洪涛粗略看了看重要部门的人员名单,立刻就发现还是原来那批人,几乎就没什么变化。从这一点上推测,神宗皇帝的官制改革只算成功了一半儿,另一半能不能成功很难讲。
有这些官员把持着重要职位,他们完全有能力给改革增加无限难度,让改革表面上改了,实质上换汤不换药。就算在中央机关里能顺利推行,但到了地方依旧会困难重重。
政府要想有效率,必须上下遵守的都是同一个规则,否则中央玩中央的、地方玩地方的,互相抵消之后,就没啥效率可言了。
谁呢?刚开始洪涛还真不清楚,但没几天高翠峰就从渭桥镇来了一封信,说的也是朝廷改革官制的事儿,其中就重点提到了这位。很显然,高翠峰也看出了朝廷如此安排的用意,是在提醒自己做事三思。
章楶是福建路人,和王冠算老乡,不过他的出身很好,标准的官宦世家。祖父章频官拜刑部侍郎;叔父章得象仁宗朝拜相,封郇国公;伯父章询尚书虞部员外郎;父亲章访通议大夫……
不光上几辈给力,到了他这一代也不怂,三个弟弟最次的也是县令。但最出名的还是他堂弟章惇,现任门下侍郎,算副相之首,地位仅次于司马光。
这堂兄弟俩都是王安石麾下的大将,是新政的拥护者。但高翠峰说也有区别,章惇更激进,和王安石一样,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而章楶情商更高,更会团结人,所以人缘很不错,且文采奕奕。
高翠峰的信里就附了一首章楶的词《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还说苏轼对这首词大加赞赏,并且附和了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前者描写的是柳絮,后者讲的杨花,韵调一致。
不过高翠峰并没把苏轼的词一并附上,可能是觉得驸马和苏轼已经绝交,应该不太喜欢看这种东西。
之所以弄了一首章楶的词,主要还是提醒驸马,这位不光家族根基很深,在文人圈子里声望也挺足,能别惹就别惹,就算惹也要做好准备。
除了介绍章楶之外,高翠峰在信里主要说的还是官制改革的情况。这件事儿并不是神宗皇帝临时起义,洪涛记得自己还在驸马府玩飞鹰的时候就听王安石提起过。
但是由于牵扯面太广,所以阻力也很大,一直都没正式大改,而是先从边边角角下手,一边改一边观察动静。
这次神宗皇帝借着对外战争大胜、新政初见成效、国库充盈、兵强马壮的契机,真的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了,首先动的就是相权。
先是颁布了《寄禄格》,使官员都成为寄禄官,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以阶易官。看上去没啥,大家按资排辈升级呗。但这么一来,很多官员的升迁就不再必须通过宰相,变相的消弱了相权。
接着又恢复唐代三省制,将原来门下、中书、尚书行使的审查、复议、执行权力全部归于中书省,强化了皇帝的权利。
最后是财权,让三司各司其职,不必再受宰相管辖,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下以前的相权就等于被好几个部门给分了,有些还不必通过宰相,只要皇帝同意就可以。
这么做的好处是让中央政府的官员可以明确职责,知道自己该干嘛,不用凡事儿都等着临时委派。
同时也明确了官员的升迁通道,除非立功受奖,否则就按照《寄禄格》里的规定一点一点熬资历吧,后世的行政级别制度基本也是这一套。
总体上讲这个办法除了加强皇权之外,还筛掉了一部分闲散官员,让大家各司其职,工作效率会提高、政府开支会减少。
但再好的制度最终也得落到人身上,洪涛粗略看了看重要部门的人员名单,立刻就发现还是原来那批人,几乎就没什么变化。从这一点上推测,神宗皇帝的官制改革只算成功了一半儿,另一半能不能成功很难讲。
有这些官员把持着重要职位,他们完全有能力给改革增加无限难度,让改革表面上改了,实质上换汤不换药。就算在中央机关里能顺利推行,但到了地方依旧会困难重重。
政府要想有效率,必须上下遵守的都是同一个规则,否则中央玩中央的、地方玩地方的,互相抵消之后,就没啥效率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