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风水密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诸葛八卦村
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八卦村,古称”高隆”,是“古今第一良相”诸葛亮一支后裔聚集的血缘村落。据《高隆诸葛氏宗谱)记载,本村的诸葛氏奉诸葛亮的父亲圭为始祖,元代中叶到高隆定居的是第26世宁五公诸葛大师。全村目前有5000多人口,有逾2700人为诸葛亮嫡传后裔,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
从高处看,村落位于八座小山环抱之中,小山似连非连,形似八卦的八个方位,成为外八卦。格局按九宫八卦图式而建,整体布局以村中钟池为中心,似太极阴阳鱼图。房屋呈放射状排列,向外延伸八条弄堂,将全村分为八块,形成内八卦。村内弄堂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八卦阵式的排列变幻莫测,奥妙无穷,大有可观赏之处。构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建筑群,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百态千姿,风格优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岁月迁移,人事代谢,迄今总体格局未有巨变,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大奇观。现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八卦村最引人注目的是村中一个八卦图式的大池塘——钟池。半阴,有水,半阳,干地,村民多在此浣衣洗涤。池塘与环湖而立的古民居融合为一体,为诸葛八卦村注入了一种灵韵。
诸葛八卦村的村民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风气沿袭至今,医药高手名士众多,广开药行遍布全国各地。
诸葛八卦村中的民居,均为建于明清的古建筑。目前,村内的明清两代房屋多达200余所,其中大小厅堂18座,石碑坊三座,花园别墅两座,青砖灰瓦马头墙,古朴端庄,有的屋子窗檐还画有八卦图。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巨大的活文物,是中国古村庄与古民居完整保存的典范。
(2)太极星象村
浙江武义县俞源是一个住着700多户,2000多人、布局为太极星象图的古村落。这是中国唯一笼罩着浓厚道教神秘色彩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即俞姓源头之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俞姓聚居地,历史悠久。相传南宋时,杭州人俞义从松阳护送父亲灵柩回杭,路过此地投宿时,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俞义认定这里的神地,便置地葬父,定居下来。俞源村的发迹是从俞氏第五代俞涞开始的。俞涞和时任明代御史中丞的刘伯温交谊甚笃。《俞氏宗谱》中记载刘伯温曾为俞涞画像题词,称赞俞涞为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
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刘伯温过俞源看望好友俞涞,见俞涞旱涝不断,瘟疫流行,民不聊生,便建议俞涞将村口直溪改为曲溪,设计咸太极图,与十一道山岗共同形成黄道十二宫,就能把村中的瑞气留住。因而村人设计了太极河,并遵照刘伯温要求按二十八宿布局建造房子。
从现在看,四面环山的俞源村,仅在北面有着一个小缺口,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口小肚大的瓶子。一条山溪从东南方流人村中,与另一条从南方流来的山溪合二为一,后复折向北,至村口成“S”形流向村外田野。“S”形流与周围的山沿在村口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圈,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界线,把田野分成太极两仪。据有关专家考证,俞源古村落布局与1974年河北宣化出土的辽代砖墓星象图中显示的星象一致,是按天体星象“天罡引二十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来排列的。村口太极图便是人工设计的“双鱼宫”,属阴阳双鱼星座,为十二宫之首。其余“十一宫”分别是环绕村庄的ll座山岗,属自然生成。横贯俞源村再现的是一幅完整的天体星象图,堪称东方奇观。
俞源世代书香,文化底蕴深厚,历代科举不绝,文人辈出。有文学家、地理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等,明清两代出过尚书、大夫、进士、抚台、知县、单人等,多达260余人。
俞源村现存宋、元、明、清四朝不同风格的古建筑395幢,1072间,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大多是坐北朝南,阳光充足。尚有堂楼、厅、阁、院、庙等,面积之大,为国内所罕见。这些古建筑中,到处可见龙的形象。
(3)按《内经图》规划的郭洞村
浙江武义县郭洞村因其“山环如廓,幽深如洞”,故名郭洞。
据《武义县志》记载,郭洞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从何氏家谱中查知,郭洞村的发达在元朝。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武义后生何寿之进山看望居住在郭洞的外婆,但见此地翠嶂千重,古木参天,碧溪双注,奇峰叠现,顿生迁居之意。后征得任广东按察司副使的祖父、和在朝做参军的外公及父母的同意,至郭洞筑宅置产。此后640余年,何氏子孙延绵不断,成为香火鼎盛的望族名门,形成了今天以何姓为主的总体格局。
据有关文献介绍,郭洞是按《内经图》设计布局的,郭洞分郭上、郭下两个行政村。郭洞的地形独特,三面环山,有两条溪水在这里汇聚,北面留一块空地,远处又是左右青山相拥,正应了“狮象把门”之说。又溪汇合后沿西山环村而流,回龙桥跨溪而建,把这块宝地的风水包裹得严严实实。千里外的石苍岭,北山上的塔和这座回龙桥几成一条直线,可见古人看风水造形势的一番苦心。桥边上的龙山上长满了树龄达六七百年的高大树木,还有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树种,属典型的古生态林。
郭洞村纳民居多为为明清时的建筑,保存完好,古朴精美。全村道路纵横有序,均以卵石铺地,晴雨皆宜。全村近两千口人,至今大多仍住青黑瓦的古建筑中。古朴大度的明代廊柱,精雕细刻的清代牛腿,受西洋风格影响的民国门窗,比比皆是。大片的古民居,虽然鲜有豪门深院,但村宅之完整,保存之完好,可以说是一部明代直至民国的建筑编年史。
(4)王家大院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
王家大院是静升王氏家庭耗费半个世纪(公元1762—1811年)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共有院落54幢,房屋1083间。王家本为太原人,来灵石后落脚汾河沟营村。元皇庆年间(公元1312年),有位叫王石的年轻人迁至静升,即是静升王氏始祖。这王石以卖豆腐为生,为人忠厚,渐有积蓄。至千三世时其后代已是静升首户。个四世的王谦受、王谦和等五兄弟脑筋灵活,经商贩卖盐粮绸缎、杂货骡马。以后贸易由晋至蒙,行商坐贾,通过为官家购粮草又打通了黑白两道,官商联手一发不可收拾。康熙年间为静升王氏鼎盛时代,王家人通过科举、捐保、因袭等途径获五品至二品官员12人,授、封、赠各种大夫达42人之多,获康熙御赐龙头拐杖,乾隆赐黄马褂、银牌等。然王氏家庭自清朝道光年后逐渐衰落,不少族人弃商从官,贪图享乐,玩物丧志,甚至吸食鸦片变卖家产。祖上数代修建的万余平方米豪宅高家崖堡,仅以946两纹银售出;四家为了糊口将当年奉旨修建的大型石雕孝义坊和孝义祠,以区区2000吊铜钱卖出,一家仅得500吊钱。曾经轰轰烈烈的王氏家庭,600余年积累的庞大祖业很快付诸东流。
王家大院的选址十分科学。占据静升镇惟一居高临下的北山坡,一刚背阴抱阳;二则无水患、缺水之虞,坡间有一条南北向天然排水沟;三则宅后一派自然风光:夏日层峦叠翠,冬日素裹银装,凭高望远,镇中万物尽收眼底。两处大院信沟为界,西片称西堡院,叫红门堡;东片称东堡院,叫高家崖,两片之间跨沟有石桥相连,院后山坡最高处为王家祖坟。王家大院东堡院,即高家崖建筑群,建于嘉庆初年至嘉庆十六年间,全封闭式。占地1728平方米,26座院落有房间212间,并列六路。中间三进为主院,西面两路为桂馨书院和花院,花院南屋花窖内有秘密暗道与各户相连,以备应急。东面为厨房。这些院落妙就妙在既成整体,又相对独立,前后左右院门竟达65道之多,令人如入迷宫。大院往东可达静升镇,往西可以石桥达西堡院。建筑后身有13孔窑洞,为全院最高处,为家丁居住。王家大院西堡院,即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至乾隆五十八年间。占地19800平方米,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28座院落有房屋834间。以中间主干道为轴心贯穿三条横巷,形成一个巨大的“王”字可谓匠心独运。全部院落只有先通过横巷,再转入主干道才能出去。主干道路面铺砌防冲刷的鹅卵石,不仅是唯一通道。还担负着汇洪功能。主体建筑在南端西侧,气宇轩昂,有高官大贾气派。各院落虽均为四合院却大小不一,功能各异,门廊千回百转,曲径通幽,正所谓“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让人穿堂过巷,新意迭出,目不暇接。
王家大院不仅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还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 -->>
(1)诸葛八卦村
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八卦村,古称”高隆”,是“古今第一良相”诸葛亮一支后裔聚集的血缘村落。据《高隆诸葛氏宗谱)记载,本村的诸葛氏奉诸葛亮的父亲圭为始祖,元代中叶到高隆定居的是第26世宁五公诸葛大师。全村目前有5000多人口,有逾2700人为诸葛亮嫡传后裔,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
从高处看,村落位于八座小山环抱之中,小山似连非连,形似八卦的八个方位,成为外八卦。格局按九宫八卦图式而建,整体布局以村中钟池为中心,似太极阴阳鱼图。房屋呈放射状排列,向外延伸八条弄堂,将全村分为八块,形成内八卦。村内弄堂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八卦阵式的排列变幻莫测,奥妙无穷,大有可观赏之处。构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建筑群,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百态千姿,风格优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岁月迁移,人事代谢,迄今总体格局未有巨变,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大奇观。现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八卦村最引人注目的是村中一个八卦图式的大池塘——钟池。半阴,有水,半阳,干地,村民多在此浣衣洗涤。池塘与环湖而立的古民居融合为一体,为诸葛八卦村注入了一种灵韵。
诸葛八卦村的村民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风气沿袭至今,医药高手名士众多,广开药行遍布全国各地。
诸葛八卦村中的民居,均为建于明清的古建筑。目前,村内的明清两代房屋多达200余所,其中大小厅堂18座,石碑坊三座,花园别墅两座,青砖灰瓦马头墙,古朴端庄,有的屋子窗檐还画有八卦图。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巨大的活文物,是中国古村庄与古民居完整保存的典范。
(2)太极星象村
浙江武义县俞源是一个住着700多户,2000多人、布局为太极星象图的古村落。这是中国唯一笼罩着浓厚道教神秘色彩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即俞姓源头之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俞姓聚居地,历史悠久。相传南宋时,杭州人俞义从松阳护送父亲灵柩回杭,路过此地投宿时,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俞义认定这里的神地,便置地葬父,定居下来。俞源村的发迹是从俞氏第五代俞涞开始的。俞涞和时任明代御史中丞的刘伯温交谊甚笃。《俞氏宗谱》中记载刘伯温曾为俞涞画像题词,称赞俞涞为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
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刘伯温过俞源看望好友俞涞,见俞涞旱涝不断,瘟疫流行,民不聊生,便建议俞涞将村口直溪改为曲溪,设计咸太极图,与十一道山岗共同形成黄道十二宫,就能把村中的瑞气留住。因而村人设计了太极河,并遵照刘伯温要求按二十八宿布局建造房子。
从现在看,四面环山的俞源村,仅在北面有着一个小缺口,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口小肚大的瓶子。一条山溪从东南方流人村中,与另一条从南方流来的山溪合二为一,后复折向北,至村口成“S”形流向村外田野。“S”形流与周围的山沿在村口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圈,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界线,把田野分成太极两仪。据有关专家考证,俞源古村落布局与1974年河北宣化出土的辽代砖墓星象图中显示的星象一致,是按天体星象“天罡引二十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来排列的。村口太极图便是人工设计的“双鱼宫”,属阴阳双鱼星座,为十二宫之首。其余“十一宫”分别是环绕村庄的ll座山岗,属自然生成。横贯俞源村再现的是一幅完整的天体星象图,堪称东方奇观。
俞源世代书香,文化底蕴深厚,历代科举不绝,文人辈出。有文学家、地理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等,明清两代出过尚书、大夫、进士、抚台、知县、单人等,多达260余人。
俞源村现存宋、元、明、清四朝不同风格的古建筑395幢,1072间,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大多是坐北朝南,阳光充足。尚有堂楼、厅、阁、院、庙等,面积之大,为国内所罕见。这些古建筑中,到处可见龙的形象。
(3)按《内经图》规划的郭洞村
浙江武义县郭洞村因其“山环如廓,幽深如洞”,故名郭洞。
据《武义县志》记载,郭洞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从何氏家谱中查知,郭洞村的发达在元朝。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武义后生何寿之进山看望居住在郭洞的外婆,但见此地翠嶂千重,古木参天,碧溪双注,奇峰叠现,顿生迁居之意。后征得任广东按察司副使的祖父、和在朝做参军的外公及父母的同意,至郭洞筑宅置产。此后640余年,何氏子孙延绵不断,成为香火鼎盛的望族名门,形成了今天以何姓为主的总体格局。
据有关文献介绍,郭洞是按《内经图》设计布局的,郭洞分郭上、郭下两个行政村。郭洞的地形独特,三面环山,有两条溪水在这里汇聚,北面留一块空地,远处又是左右青山相拥,正应了“狮象把门”之说。又溪汇合后沿西山环村而流,回龙桥跨溪而建,把这块宝地的风水包裹得严严实实。千里外的石苍岭,北山上的塔和这座回龙桥几成一条直线,可见古人看风水造形势的一番苦心。桥边上的龙山上长满了树龄达六七百年的高大树木,还有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树种,属典型的古生态林。
郭洞村纳民居多为为明清时的建筑,保存完好,古朴精美。全村道路纵横有序,均以卵石铺地,晴雨皆宜。全村近两千口人,至今大多仍住青黑瓦的古建筑中。古朴大度的明代廊柱,精雕细刻的清代牛腿,受西洋风格影响的民国门窗,比比皆是。大片的古民居,虽然鲜有豪门深院,但村宅之完整,保存之完好,可以说是一部明代直至民国的建筑编年史。
(4)王家大院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
王家大院是静升王氏家庭耗费半个世纪(公元1762—1811年)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共有院落54幢,房屋1083间。王家本为太原人,来灵石后落脚汾河沟营村。元皇庆年间(公元1312年),有位叫王石的年轻人迁至静升,即是静升王氏始祖。这王石以卖豆腐为生,为人忠厚,渐有积蓄。至千三世时其后代已是静升首户。个四世的王谦受、王谦和等五兄弟脑筋灵活,经商贩卖盐粮绸缎、杂货骡马。以后贸易由晋至蒙,行商坐贾,通过为官家购粮草又打通了黑白两道,官商联手一发不可收拾。康熙年间为静升王氏鼎盛时代,王家人通过科举、捐保、因袭等途径获五品至二品官员12人,授、封、赠各种大夫达42人之多,获康熙御赐龙头拐杖,乾隆赐黄马褂、银牌等。然王氏家庭自清朝道光年后逐渐衰落,不少族人弃商从官,贪图享乐,玩物丧志,甚至吸食鸦片变卖家产。祖上数代修建的万余平方米豪宅高家崖堡,仅以946两纹银售出;四家为了糊口将当年奉旨修建的大型石雕孝义坊和孝义祠,以区区2000吊铜钱卖出,一家仅得500吊钱。曾经轰轰烈烈的王氏家庭,600余年积累的庞大祖业很快付诸东流。
王家大院的选址十分科学。占据静升镇惟一居高临下的北山坡,一刚背阴抱阳;二则无水患、缺水之虞,坡间有一条南北向天然排水沟;三则宅后一派自然风光:夏日层峦叠翠,冬日素裹银装,凭高望远,镇中万物尽收眼底。两处大院信沟为界,西片称西堡院,叫红门堡;东片称东堡院,叫高家崖,两片之间跨沟有石桥相连,院后山坡最高处为王家祖坟。王家大院东堡院,即高家崖建筑群,建于嘉庆初年至嘉庆十六年间,全封闭式。占地1728平方米,26座院落有房间212间,并列六路。中间三进为主院,西面两路为桂馨书院和花院,花院南屋花窖内有秘密暗道与各户相连,以备应急。东面为厨房。这些院落妙就妙在既成整体,又相对独立,前后左右院门竟达65道之多,令人如入迷宫。大院往东可达静升镇,往西可以石桥达西堡院。建筑后身有13孔窑洞,为全院最高处,为家丁居住。王家大院西堡院,即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至乾隆五十八年间。占地19800平方米,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28座院落有房屋834间。以中间主干道为轴心贯穿三条横巷,形成一个巨大的“王”字可谓匠心独运。全部院落只有先通过横巷,再转入主干道才能出去。主干道路面铺砌防冲刷的鹅卵石,不仅是唯一通道。还担负着汇洪功能。主体建筑在南端西侧,气宇轩昂,有高官大贾气派。各院落虽均为四合院却大小不一,功能各异,门廊千回百转,曲径通幽,正所谓“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让人穿堂过巷,新意迭出,目不暇接。
王家大院不仅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还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